一般正派經營的企業對於網路上的負面評價應該是避之惟恐不及,但媽媽意外的發現,網路上的負面評價竟然也可能對企業變成一種助力哦!
怎麼說呢?至少媽媽今天在瀏覽網路上”數以萬計”的對Qwest(網路及電話公司)的抱怨後,心裏好過了許多,之前的許多怨氣也沒了,因為,比起其他慘痛的受害者,我們算是相當幸運的了!
繼之前因為錯誤的帳單而打電話去Qwest吵架駡人後,被”客戶忠誠度”人員的”好心”給暫時堵住了嘴,也暫時安撫了媽媽笨笨的腦袋,媽媽乖乖的不再吵了!那知,就像許多人的遭遇一樣,我們每個月的帳單金額仍然”活蹦亂跳的定不下來”,與客戶忠誠度人員談好的月付34.99美金的費用,仍然被超收成49.99元,講好的不能收服務轉換手續費的,帳單上還是臉不紅氣不喘的列了一筆9.99元的手續費!
看到電視新聞報導州檢查官計劃對Direct TV的不實廣告欺騙消費者提起集體訴訟,媽媽好奇的上電視台網站,心想若有對Qwest提起的集體訴訟,非得去參一腳不可。原來,早在幾年前,Qwest就已因為被集體訴訟,而賠償了一大筆費用了,沒想到,惡性不改,仍然用相同低劣的手法欺負消費者。媽媽發現,許多人有著跟我們相同的遭遇,包括被Qwest私下竄改服務項目、超收費用、編列明目亂收費、每筆帳單都”故意”出錯等。這似乎是Qwest的公司政策吧?大家都說,打電話去時客服人員都超級有禮貌而且客氣,只是完全不會幫你解決問題。他們總是用同樣的技倆欺負消費者,不是說沒有之前的客訴記錄,就是說有客訴記錄,但沒有其他服務內容改變或終止的記錄等爛理由,完全就是個超級會耍頼的爛公司,簡直就是黑道強收保護費的行徑!
只是,美國的烏鴉似乎是一般黑的,想轉換別家網路服務公司,卻發現每家的負面評價都很多,幾乎都曾被集體訴訟,在這樣的情況下,回頭看看自己眼前遭遇到的”小迫害”,似乎該感到欣慰吧?!
無論如何,媽媽還是再度email給客戶忠誠度人員,也就是之前不斷地給承諾,叫我們可以放心相信他的”Nathan大人”,不過媽媽在看了這麼多的網路抱怨後,也有了石沈大海的心理準備,因為,媽媽認為,這應該就是Qwest的一貫作法吧!
沒有”那麼慘”,被騙起來竟感到欣慰,媽媽的價值觀開始錯亂,也能夠做到開心的付錢了,讓我們為媽媽的”進步”掌聲鼓勵吧!
所以啊,Qwest應該感謝這些網路上的負面評價,尤其是那些痛苦到無法脫身、恨的牙癢癢的評價,的確是幫Qwest相對地降低了不少人心中的忿恨不平吧!雖是奇怪的邏輯,但──它真的發生了,而且發生在自認為先進、重視人權的美國!
- Dec 16 Wed 2009 17:45
Qwest惡劣行徑-後續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