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德州的夏天實在熱到令人受不了,因此每天下午,母女三人都在想,今天要去那裏吹冷氣,最常去的地方是書店及圖書館(不是家裏沒冷氣,是因為憂心全球暖化的問題!──唉,其實是為了省錢啦)。

上次到圖書館時看到佈告欄上張貼著圖書館每週一下午有
”Abacus Math Club”的訊息,歡迎五歲以上的小朋友自由參加。不知道什麼是”Abacus”,但至少知道是”Math Club”,看了佈告欄上的說明,媽媽自以是地猜想,應該是有各種不同的跟數學有關的教具或遊戲,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到現場去玩玩,增進腦力及數學能力吧,所以決定帶女兒去瞧瞧。

一進到裏面,發現有幾位媽媽各帶著
1~2位小小朋友正努力埋頭不知道在做什麼,現場相當安靜。不一會兒,有一位大約5~6歲的小女孩很活潑地走過來,遞給女兒一人一本冊子,然後引導我們到前方的空桌椅坐下來。另一位小男生大約一年級,手上帶著算盤及冊子,很熱心地走過來秀他的珠算能力給我們看。我再往四週一看,一個大算盤吊在前方白板上,就像我們小學時,老師用來教我們珠算的算盤一樣,黑色的框加上黃色的珠子,感覺起來好熟悉,只是稍微小了一點。這時,我大概知道”Abacus”是什麼了!

原來這兩位熱心的小朋友就是主持這個
Math Club的老師的小孩,東方臉孔。這位老師一樣是很熱心地向我們介紹什麼是Abacus,為什麼要學Abacus,及學Abacus有什麼好處。除了教材,她還上網播放日本珠算教學及比賽的狀況,哦,原來她是日本人。她說明Abacus在日本相當普遍,還要兒子示範使用虛擬算盤,小男孩逮到表演的機會,自然是迫不及待的展現他的實力,小小年紀,看來段數挺高的,的確令人佩服。但我心中不免懷疑,日本的珠算有比台灣普及嗎?一般人都認為算盤是中國人發明的呢!我也不好意思告訴她我會珠算,只是靜靜地當個什麼都不懂的聽眾。

她所用的教材是一位旅居加拿大的日本人編的,從
23級到1級,而小女孩遞給女兒的初級冊子5美金,算盤一個10美金。女兒看著小男孩的表演,很興奮也很想加入,雖然來上課是免費的,只需教材費,但,媽媽卻另有想法。

咱家爸爸本身就是珠算高手,媽媽也有四段的實力,過去曾經教過女兒使用算盤,但女兒都是玩玩就算了,不太熱衷,甚至不記得爸爸媽媽曾教過她們珠算。如今卻在遙遠的他鄉,沒把算盤帶在身邊的時候,因為小男孩的表演而動心,讓媽媽還得花
300多塊台幣買一個在台灣80塊就買得到的算盤,還得一次買2個,重點是台灣的家裏還有一個大概已長滿灰塵的大算盤,這可讓媽媽相當不願意且不平衡,僅管上課是免費的。

母女三人在現場討論了很久,女兒還是很心動,但媽媽仍然有其堅持。其實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媽媽身上現金帶得不夠,又不好意思說破,但承諾女兒回家一定會想辦法讓她們玩
算盤,也承諾會叫爸爸把台灣的算盤帶來,女兒才勉為其難地答應離開。

回家後,媽媽利用女兒洗澡的時間,把女兒的
marbles(透明小石子)放在硬紙板上,鋪成算盤的樣子,再劃上定位點及位數分隔線,就成了一個大算盤了!女兒看了好興奮,而且玩了很久了還興致高昂,二人還互相央求對方出題目考自己呢!後來媽媽上網查Abacus的起源,發現原來媽媽的傑作在算盤還沒正式發明之前,就曾經是古人用來計算的方法呢!

在媽媽寫部落格的同時,女兒玩
石子算盤終於告一段落了,更興起了自己製作算盤的念頭,現在2人拿著烤肉用的竹籤及一堆工具,正在討論如何進行,媽媽拭目以待!



*後記:根據中華民國兒童珠算協會的兒童年刊中記載,算盤的起源如下:
 
        在我國的文獻認為算盤是我們所發明(王齡九,1990;姚克賢,1989;張鑑登,民78 )。而在日本的文獻則提到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所開發出來的。這牽涉到的是計算工具的形態問題,而導致有不同說法 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JADE 的頭像
JADE

Blog of the J.A.D.E

J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